加快少数民族致富进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而且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工作战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溧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居地区,全市共有少数民族族种27个,4000余人。近年来,溧阳市委统战部多措并举,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引领少数民族致富,促进全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致富项目带动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
家住天目湖镇亳上村村民杨万珍是一位苗族同胞,1988年来到溧阳生活,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她开始从事大棚种植创业致富,并带领村上其余苗族妇女共同创业。
现在,她承包了十多亩田,共有9个大棚,种植了草莓、西瓜、西红柿等多种瓜果蔬菜,每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她说:“多亏了政府的帮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外乡人在溧阳扎下了根。”
据了解,溧阳市少数民族存在婚嫁迁入多、居住农村多、家庭困难多等问题。为了能巩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局面,从2005年开始,溧阳就出台了《做好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和《溧阳市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工程实施意见》,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网络联动机制,在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市委统战部结合我市少数民族家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着力培养了一批优秀项目,让一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先富起来,并带动周边困难同胞共同富裕:戴埠镇苗族妇女黄祥妹的“扫把加工、苗木栽培”项目,年收入可达20余万;竹箦镇布依族妇女吴其美的“鸡鸭鹅养殖项目”年收入近40万元……
目前,溧阳市少数民族致富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市所有镇区(街道),形成了“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少数民族致富项目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每年还会帮扶周边困难少数民族家庭,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助困资金帮助少数民族同胞收获希望
在我市一家路桥公司上班的小文(化名)是一位布依族同胞,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在小文上高中的时候曾一度难以负担学费。核实情况的准确性后,市民宗局立刻为小文备案,从高一开始,一直到他大学毕业,每年都会对他进行专项的资金扶持。
在小文毕业后,市委统战部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在路桥公司为他找了一份与他专业对口的工作。目前,工作生活渐渐稳定的小文已经准备在溧阳买房定居了。
近年来,溧阳市将扶持少数民族资金专项纳入每年的预算,各镇区(街道)也配套了响应的扶持资金。2010年,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成立;2014年,设立了“溧阳市汽车商会少数民族百万扶持发展基金”,每年提供扶持资金15万;2017年,争取省民委扶持资金20万,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困难少数民族家庭救助、致富项目支持,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事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少数民族的帮扶机制,带动全市少数民族同胞实现全面小康。”溧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芮玉昌表示,目前我市少数民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分散,少数民族致富缺乏专业人才等。
对此,溧阳市会不断加强机关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结对交友、调研走访制度,了解他们的诉求,深入推进项目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同时,依据少数民族自身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扶持等帮助,提高他们的致富成功率,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全面小康道路上的政府温度。
(溧民宗 吕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