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机关动态 时政要闻 基层动态 团体动态 办事服务 政策法规 常州民族 常州宗教 公众参与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内容
力推七项民生服务,帮助来常少数民族务工人员顺利就业
发布日期:2014-02-17   来源:民族宗教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现有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近5万名。近年来,市民宗局深入贯彻民族政策法规,强化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着力推进七项为民服务,有效促进外来少数民族就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落实政策服务。贯彻落实常州市《关于<江苏省清真食品监督保护条例>实施意见》,协调相关部门,为全市清真网点及从业人员减免有关费用30多万元,使清真餐饮店办证率达到95%以上。争取市财政经费100万元,带动业主投资500万元,对24家清真网点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常州清真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全市500家清真餐饮店,近7000名从业的少数民族同胞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保障法律服务。举办专题法律讲座,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邀请律师、警察到外来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和务工的企业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并现场发放了《法律援助指南》等宣传资料近万份。成立“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少数民族职工之家”以及“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为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解决劳动争议、合同纠纷近百起,切实维护了少数民族员工的合法权益。
  3、提供信息服务。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就业和企业用工调查,建立少数民族就业服务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对重点少数民族用工企业用工需求、薪酬待遇、员工流失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武进智慧就业服务”项目就业平台等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采集本地企业空岗信息,引导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注册登记、投递简历,促进供需资源的合理配置。
  4、加强对口服务。由民宗部门牵头与贵州三都县签订用工协议,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把越来越多的水族青年带到常州,解决企业用工荒。2010年,贵州省黔南州劳务输出基地仪式在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该公司从2006年的100多名水族员工发展到现在已有超过300名水族员工。
  5、强化培训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保障少数民族就业培训。依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民族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开设家政服务、机械制图、会计实务、维修电工等多个培训项目,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有一技之长,尽快与企业匹配、上岗。目前已安排培训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近500人,涉及藏族、回族、布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员工。
  6、完善生活服务。由市政府牵头,市民政、财政、规划、民宗等部门及武进区政府多方协调,妥善解决了回民公墓新增墓穴用地矛盾,进一步解决来常务工回民的后顾之忧。会同市教育局,帮助来常务工少数民族子女解决就近入学问题。指导少数民族用工企业,尊重各民族职工的平等权利和风俗习惯,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员工单独开设食堂,并提供集中住宿。组织外来少数民族参加社区的免费健康体检,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7、组织文化服务。成立金凤凰水族马尾绣品有限公司,引导资金投入350余万元,为贵州水族同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工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并为100多位水族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组织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参加民族宗教界“和之声”演唱会、“和谐杯”文体比赛、“团结之声”歌手大赛、“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清真拉面比赛等,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丰富了文化生活,凝聚了兄弟之情,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常州城市生活。

 

(王胤骏  季爽)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常州民族 | 常州宗教 | 公众参与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2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32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9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