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天目湖镇目前有少数民族家庭233户,少数民族人口350人,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从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婚嫁来溧阳。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收入相对较低,有的家庭生活仍然比较贫困。在溧阳市民宗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采取“新”的少数民族工作方法,形成了天目湖镇少数民族家庭致富的新成效。
一是建立新机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组织、宣传、统战、团委、妇联、计生、民政、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目湖镇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天目湖镇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帮扶中心。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天目湖镇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实施意见》,在对全镇少数民族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因人因地制宜的办法,制定了详细的以家庭致富项目为特点的少数民族工作方案。
二是培育新技能。少数民族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客观上有自然环境条件和身体状况不太好,缺少创收能力;主观上有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缺乏创业致富的理念。镇农业服务中心、成人学校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对有发展致富项目,并且具备基本条件的少数民族家庭成员进行蔬菜、果木、家禽家畜等种养殖技术的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能,树立创业信心,开拓创业门路。镇少数民族扶持基金对发展致富项目的少数民族家庭,给予和市委统战部(民宗局)配套的启动资金,“帮扶中心”相关部门在技术上跟踪服务,在产品销售上予以大力协调,保障致富项目的健康发展。
三是创造新生活。少数民族家庭致富项目的发展,除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关键是少数民族家庭成员自身的努力。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对于像苗族妇女杨万珍这样的典型事迹予以大力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家庭参与到致富项目发展中来;另一方面:鼓励发展项目的少数民族家庭成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等、不靠、不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美好的新生活。现在天目湖镇已有少数民族家庭致富项目5个,项目纯收入100余万元。其中苗族妇女杨万珍的瓜果大棚种植项目每年净收入近50万元,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每年都帮助2户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
(溧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