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箦镇是茅山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家庭大多经济困难,成员文化低,就业能力差,扶持工作难度很大。针对这种情况,竹箦镇党委、政府“六轮齐动”,扶持少数民族家庭共享繁荣富裕新生活。
一是领导主动。竹箦镇党委、政府围绕“共同团结奋斗,齐奔小康之路”的少数民族工作主题,展开了深入持久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工程。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把少数民族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确保少数民族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政策驱动。为鼓励少数民族家庭发家致富,竹箦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资金启动。针对有发展家庭致富项目意向,并具备发展条件的家庭,镇党委、政府都会根据其项目规模送去相应的启动资金;二是技术保障。针对发展家庭致富项目的家庭成员,镇相关部门都会事先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并跟踪上门服务,确保致富项目发展一个,见效一个;三是协调发展。针对致富项目,镇党委、政府帮助其协调用地、建房、产品销售,服务其做强做大。全镇先后发展少数民族家庭致富项目5个,使5户少数民族家庭走上了富裕之路,累计项目收入300余万元。
三是共建联动。在少数民族家庭中组织开展“农技部门组织学习,企业帮助就业,能人带领共同致富,社会各界共同救济”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帮带目标。先后对少数民族家庭成员种植、养殖技术培训20余人次;吸纳少数民族家庭成员30余人到就近企业就业;帮助8户少数民族家庭实现家庭富裕;每年年底对10户困难或遭遇家庭变故的家庭进行救济慰问,发放救济金2万元,定期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因病、因伤的困难家庭进行慰问,发放救济金和物品3万元。
四是项目拉动。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思路,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全镇有各类专业合作社73个,拉动12户少数民族家庭成为合作社成员。
五是典型带动。专业合作社选聘了一批乐于传帮带的种植、养殖、加工“示范户”,充当“致富红娘”。“致富红娘”一边做给少数民族群众看,一边带着少数民族群众干,手把手传授专业技术,全方位提供称心服务。
六是鼓励促动。在大力宣传少数民族致富典型,全面调动少数民族致富积极性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会从少数民族扶持基金拿出2万元,用于对少数民族致富典型的奖励,以促动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发家致富的行动中来。
(溧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