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社区民族工作始终坚持总体融入、因地制宜、双向服务的原则,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服务民生、稳定、发展的大局,以“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开展社区民族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拓展和延伸社区民族工作的内涵和功能,五措并举,扎实推进社区民族工作:
一是典型引路。2008年3月我市下发了《关于创建社区民族工作示范单位的通知》,明确了社区民族工作示范单位创建要求,“以点带面”开展社区民族工作。2009年表彰了全市13个街道(镇)单位“常州市社区民族工作示范单位”。总结推广示范社区的经验做法,组织全市社区负责人交流学习,现场观摩,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以典型示范来推动工作全面开展,在全市掀起创建高潮。2011年,经检查验收,市区街道全面达到创建要求。
二是双向服务。在整合社区资源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同时,注重引导少数民族融入社区,发挥积极作用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在少数民族中物色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员担当联络员、执勤员。有些少数民族同胞主动要求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管理,鼓励他们为社区和谐与发展献计献策做贡献。一些有专长的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了工艺编织、书画、文艺表演等兴趣小组,丰富了社区活动内容。
三是开展活动。开展“争当文明新市民”,“优秀清真网点”评选等活动,引导和帮助流动少数民族尽快适应城市和社区生活。甘肃来常经营清真拉面的回民黄建明,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获得了“钟楼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市民宗局每两年组织少数民族歌舞比赛,清真拉面比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劳动技能,丰富了来常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
四是办好实事。与市财政、民政联合发文明确少数民族低保户生活补助享受提高20%的待遇。丁堰街道常丰村是有名的“贵州村”,我局联合有关部门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为暂住在常一带的300多位水族同胞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改善公共生活设施,同时帮助用工企业做好相应的服务与管理,解决少数民族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及教育收费问题。
五是确保稳定。在各社区挑选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组织能力,在老乡中有一定威信的来常少数民族经商务工的人员,组建了一支联络员队伍,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联络,邀请参加市区两级民宗部门开展的活动,优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年评选优秀联络员,从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积极作用,在平安常州建设中为我市民宗领域的平安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民族处 王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