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结合溧阳市少数民族致富工作实际,采取“一挖掘二认定三提升四巩固”的“一条龙”服务方式,全面推进全市少数民族致富项目的建设,在全市各镇(区)形成了“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致富项目格局,有力的推动了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实施。
“一挖掘”,即指导各镇(区)统战委员(民宗科员)深入挖掘本镇(区)少数民族家庭围绕农林牧副渔及手工业等产业方面,能够形成与少数民族家庭情况紧密结合的致富热点项目。如原先没有少数民族致富项目的天目湖镇,今年通过深入挖掘,结合南钱村位于天目湖度假区,历来有种植特种瓜果的传统,新增了苗族妇女杨万珍、王连芝、王秀珍的三家瓜果种植项目,同时还挖掘出土家族妇女杨安英的养猪项目。
“二认定”,即通过上门走访,了解掌握各镇(区)申报的少数民族致富项目情况,并对认定的项目发放少数民族致富示范项目铜牌,共确定了22个示范项目,以此引导少数民族勤劳致富。
“三提升”,即通过项目切实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产技能,提高少数民族家庭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提升少数民族致富项目的营收能力,民宗局积极会同各镇(区),依托镇农技站、农经站等,通过技术帮扶、信息支持,全面提升各个致富项目收入水平。如前几年溧城镇苗族妇女王家秀菌菇种植项目年收入一直在8—10万元左右,经过技术支持、项目扩建,近两年来,其年收入已达15万元左右;竹箦镇土家族妇女夏凤秀的“养猪项目”经过提升,已发展到千头以上,新发展了14亩苗木种植,年收入近50万元。
“四巩固”,市民宗局坚持因地制宜多渠道增收,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坚持长期推进致富项目建设,切实巩固了溧阳市少数民族致富奔小康成果。为了鼓励少数民族发展和巩固致富项目,民宗局出台项目奖励、经费补助、协调贷款等一系列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五年来,民宗局充分利用恒通百万元少数民族光彩帮扶基金50万元,各镇(区)从少数民族帮扶基金配套发放,其他相关部门、民间团体结对帮扶资金50多万元。确保了我市少数民族致富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全市22个少数民族致富示范项目,年纯收入累计近400万元。
(溧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