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常州东大门的戚墅堰区丁堰街道常丰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贵州水族村。全村外来流动少数民族——水族人口已达750人。常丰村委从文化、健康、环境、教育、维权等多方面入手,实施“八个一工程”,关爱水族新市民。
“一个网络”即社区民族工作网络
在水族来常人员中,物色有文化、有威望、愿沟通的水族人担当联络员,作为村委沟通水族新市民的联系人,从而形成村委——少数民族联络员——水族人员的社区民族工作网络。目前常丰村共聘请联络员2名,在他们的带领下,社区民族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顺利。
“一个基地”即新市民爱心教育基地
村委在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联合街道综治司法部门,于2009年在水族人口相对集聚的樟村设立新市民爱心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水族人员开展法制讲座,分析典型案例,宣传本地各项管理规定。
“一部电话”即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电话
村工联会于2010年适时开通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电话,免费为水族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逢水族工人遇到了劳资矛盾、劳动纠纷,工联会都能第一时间介入,与属地企业进行沟通联系,了解情况,帮助维权,减少损失。
“一项结对”即春蕾妈妈与困难水族儿童结对帮扶
村委联合街道妇联、关工委、丁堰中心小学,连续多年开展“春蕾行动”,号召街村女干部、女企业家充当春蕾妈妈,与困难水族儿童一一结对,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保证外来水族儿童能正常入托入学,享受均等化的义务教育。
“一次体检”即免费为水族育龄妇女集中体检
村委聘请了4名专职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专门负责水族妇女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系列教育服务。在街道计生服务站支持下,每年不定期组织水族育龄妇女,免费集中体检1-2次。
“一场球赛”即组织贵州水族新市民篮球联赛
根据少数民族联络员提议,为丰富水族新市民的业余文体生活,于2010年8月首届贵州水族新市民篮球联赛在常丰村樟村健身广场成功举行,该项赛事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
“一次参观”即组织水族青少年参观市强制戒毒所
常丰村既是全区禁毒宣传示范村,又是省级少数民族工作示范点推荐单位。今年7月,在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的协调帮助下,村委组织15名水族青少年代表,参观了常州市强制戒毒所,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一项整治”即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村委严格对照市、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与要求,重点对贵州水族人员相对集中的樟村、漕上村实施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计投入资金850余万元,有效实现了水族新市民生活环境的大变化、大改善。
(戚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