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金坛弥陀寺,历经沧桑、环境狼藉。为恢复古寺风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在负责人光超法师的带领下,弥陀寺僧众、居士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在周围村民中产生了较好反响。
能美化环境。植树造林是佛教的优良传统,自古寺院皆古木参天,华叶蔽日,林院相映,曲径通幽。林木花草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隔绝噪音、美化环境,并能与自然界完美协调,对于寺院来说可平添一份幽静与灵气。行人如能入于“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境地,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
能净化心灵。为人处世乃至安身立命,要注重内心的清净、平和,同样要注重外在环境的清静、庄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价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植树造林创造的优美的外部环境是修行者崇尚自然、亲近自然、静心悟道的增上缘。通过植树造林,还能培养僧人的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能造福社会。 佛教寺院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植树造林,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亦能净化社会人心,有利于祥和社会。植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松柏长青,与华严同辉,具足无量的功德。此外,植树造林后多少在经济上能创造一些价值,符合以寺养寺的原则。
(光超,金民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