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4日,清香源清真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将一面大红锦旗送到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手中。阳光下,“党的政策执行卫士,少数民族挚爱家园”十六个字熠熠生光。
“感谢常州人民,让我们少数民族企业‘因祸得福’。这份情,穆斯林同胞们将牢记心中。”专程赶来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驻南京办事处主任牟进忠这样诚恳的说。
“主动脉”巧遇“全省惟一”
随着我市城建步伐的加快,去年开始,城西综合改造拉开了大幕,作为连接市区的主干路,宽近70米的梅庄路开始了大拆迁、大建设。
王振的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基地正处于这条即将整体改造的道路上。他5年前在西林建起的这个基地,是经常州市政府批准的唯一的清真牛羊肉屠宰点,是省民委确定的江苏省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是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每年宰牛2800多头,不仅为常州1万多名穆斯林同胞服务,也为我市及周边城市群众提供放心牛羊肉,目前我市70%的牛羊肉就是由其供应,400家拉面店基本也在此进货。
一方是城西的交通主动脉,建设势在必行;一方是清真食品供应的“独苗”,牵一发而动全身。两者的特殊身份,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寻常的拆迁。
目前正值《江苏省清真食品监督保护条例》颁布一周年,对于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的命运,全市穆斯林群众以及民族宗教部门都关切着事态的发展。
《条例》是解决拆迁难题的“钥匙”
“民族工作无小事。”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市专门召集发改委、经贸委、国土、建设、规划、民族宗教部门和城西地区综合改造有限公司、西林街道、伊斯兰教协会等,专题研究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拆迁安置事宜,民宗部门向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送上了《江苏省清真食品监督保护条例》,并将有关“扶持和优惠”条款进行了重点标注、说明,会议形成的共识是:要充分用足民族法规、政策,尽可能为民族企业谋利益,决不能亏待少数民族兄弟。
经过多次协商沟通,钟楼区政府和城西地区综合改造有限公司对加工基地的拆迁安置鼎力支持,在常金路的黄金地段为加工基地落实了新址,占地面积从原来的5亩增加到16亩;除了建筑物,对加工基地的装修、绿化、设施也做了补偿,标准向最上靠;对企业的排污费、停产后的经营损失及工人工资补偿到位,得到的动迁费、补贴费、过渡费高达298万元。
为了不影响春节前后这一牛羊肉的销售旺季,西林街道特事特办,将加工基地的拆迁延缓至节后,梅庄路拆建到加工基地西侧围墙处就戛然而止。
民族企业再获发展良机
不但要把民族企业拆好、送好,更要“扶上马、送一程”。市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积极为王振出谋划策,力争把基地做大做强。新的加工基地,除了专门的屠宰场外,还规划了13亩的仓储配送、餐饮娱乐用地。靠一个小拉面馆打拼出来的王振,十分感激17年来民族宗教部门对他一贯的支持和帮助,他信心十足的表示,要在常州打造一个全省惟一、全国一流的民族歌舞餐厅,推出地道的清真风味,展示悠远纯正的伊斯兰文化,要打响一个旅游品牌,感谢常州各级政府的关爱,回报常州人民。
在刚结束的甘肃临夏自治州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从王振口中了解此事后都很兴奋,认为常州“很了不起,树立了全国民族工作的一个典型。”
(民族处)
|